第三章 1、中国文学发展史为例,谈谈民间文学在哪些方面对作家形成影响?(论述题) 答案 ( 1)民间文学在题材和思想内容方面对作家文学的影响 屈原同楚地民歌和发达的楚巫文化的关系,李白、杜甫、白居易同乐府民歌的关系,《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聊斋志异》等杰作同民间故事、传说的关系,都说明民间文学对于作家的成长及其创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2 )民间文学在艺术形式和语言方面对作家文学的影响 中国歌咏体文学发展的历程,大体上经历了从四言诗、五言诗、七言诗,到词、曲和新诗等阶段;散文方面,大体上经历了从古代神话传说、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轶事小说、唐代传奇、话本小说到长篇章回小说的过程。其中每种体裁都曾经在民间长期孕育,逐步定型,然后被作家采纳,也是作家把来自民间的各种体裁的文学创作推向顶峰。 2、以中国文学发展史为例,谈谈作家、文人对民间文学的保存与再创作。(论述题) 答案 文人、作家对民间文学的影响,有各种各样的途径,有的在接受民间文学影响,利用民间文学素材进行创作的同时,就把民间文学的某些人物形象、故事情节融合到自己的作品中,保存了民间文学,有的在借鉴民间文学的基础上,加以充实、丰富,提高了民间文学的思想和艺术水平;有的对零散的民间文学作品加以汇集,编撰成册,扩大了民间文学的影响。例如屈原一方面受到民间文学的深刻影响,另一方面又在《天问》、《九歌》、《离骚》中保存了大量的神话因子,为后人研究楚人的巫文化和神话,提供了极为宝贵的材料。《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的作者罗贯中、施耐庵、吴承恩等人,吸收了民间艺人讲唱故事的成果,运用自己卓越的艺术才能,对民间艺人的话本加以提炼、充实、完善,扩大了篇幅,丰富了内容,使情节更为曲折,人物形象更为丰满,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水平等方面,使原作发生了质的变化。《三国演义》较之三国传说与《三国志评话》,《水浒传》较之水浒故事与《大宋宣和遗事》,《西游记》较之取经故事和《大唐三藏取经诗话》,无论就典型形象、思想内容、艺术成就,或者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来比较,作家创作都远远超过了民间口头创作。 在唐宋话本、词曲、讲唱文学及其他表演艺术形式的基础上,形成了元杂剧。民间文学给元杂剧艺术输入了丰富的养料。而以关汉卿为代表的一批剧作家则将杂剧艺术推上了文学发展史的新高峰。《窦娥冤》就是杂剧作家通过吸取民间故事素材进行再创作,使民间故事的思想内容发生质的变化的典型例证。 中国四大传说《孟姜女》、《白蛇传》、《梁山伯与祝英台》、《牛郎织女》,之所以盛传不衰、妇孺皆知,正是因为这四大传说有多种多样的传承途径,既在各民族民间口头文学中流传,也被文人、作家改编成话本、唱词、戏曲等多种形式在舞台演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