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讲 配送
◆ 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配送及配送中心的概念及各种分类,了解配送中心设计的基本内容和配送优化的具体措施。
◆ 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 配送的概念及类型
一、配送的概念及特点
所谓配送(delivery or distribution),是指按照客户对货物品种、数量的要求,对货物进行拣选、组配等作业,并按照客户所要求的时间将配好的货物送达客户的物流活动。
与运输相比较而言,配送具有以下特点:第一,从货物移动距离来看,运输的距离较长,而配送的距离较短;第二,从服务功能来看,除了“送”的功能外,配送还具有“配”的功能;第三,从交通工具来看,运输使用多种交通工具,而配送主要采用汽车作为交通工具;第四,从货物特性来看,运输主要针对的是少品种大批量的货物,而配送主要针对的是多品种小批量的货物;第五,从价值取向来看,运输主要强调效率优先,而配送强调的是服务优先。
二、配送的类型
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配送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类型:第一,按照配送主体进行分类,可以分为生产企业配送、分销商配送、连锁店集中配送、社会配送中心配送;第二,按照配送时间和数量进行分类,可以分为定时配送、定量配送、定时定量配送、定时定路线配送、即时配送;第三,按照配送专业化程度进行分类,可以分为专业化配送和综合化配送。
第二节 配送中心
一、配送中心的概念与功能
配送中心(distribution center)是指从各种供货渠道接收货物,经过倒装、分类、仓储或流通加工等作业,然后根据客户的订货要求,将货物配齐、装车并送达客户指定地点的物流节点。一般而言,功能较为健全的配送中心通常包括以下一些功能:采购备货功能、仓储功能、包装加工功能、订单受理功能、配货功能、送货功能。
与传统仓库单纯侧重于仓储功能不同,配送中心的物流功能比较全面。配送中心与物流中心(logistics center)的区别是,物流中心包括干线运输功能,且规模一般比较大;而配送中心不包括干线运输功能,规模则可大可小。
二、配送中心的类型
按照配送中心的所有权进行分类,可以分为自有配送中心、共同配送中心和社会配送中心;按照配送中心的功能进行分类,可以分为流转型配送中心、存储型配送中心、加工型配送中心。
三、配送中心的设计
配送中心位置的选择,需要以费用低、服务好、社会效益高为目标,在详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慎重地作出决策。在进行配送中心的选址时,通常应综合考察建设费用、交通条件、客户的分布、供应商的分布、劳动力资源、政府政策等因素。
对配送中心的内部进行合理的规划有助于最大限度地利用空间和设备,最大限度地减少货物搬运,简化作业流程。内部规划主要包括:确定配送中心的面积和布局方式;确定配送中心不同区域的分工,包括进货区、仓储区、包装加工区、配货区、出货区、办公区、停车场等;对配送中心的软硬件设施进行规划。
第三节 配送的优化
一、配货作业的合理化
配货的基本要求是准确、迅速、费用低廉。配货作业包括分货方式和拣选方式2种基本类型。前者适合于需求数量较大的货物,后者针对的是货物品种多但每种货物需求量少的情况。为实现配货作业的合理化,应做到:根据货物的周转速度确定存放的位置;按照货物的不同类别,合理确定货架的位置,并在货架上设置货物卡;通过拆包所配的货物有必要进行重新包装;对于体积大、适合集装化包装的货物应积极利用叉车等装卸搬运机械进行配货作业。
二、车辆配装的合理化
为了提高配送车辆的装载效率,加快配送的速度,需要注意以下一些问题:第一,根据每次配送货物的数量合理安排不同吨位的配送车辆,避免出现车辆运载能力浪费的现象;第二,在进行车辆配装时,既要考虑车辆的载重量,又要考虑车辆的容间,使二者都能够得到充分的运用;第三,逆送达的先后顺序开展配装;第四,根据货物的比重合理配装,做到“轻者在上,重者在下”,“重不压轻”。
三、配送路线的优化
通常而言,企业采用以下几个指标作为衡量配送路线是否合理的标准:路程最短标准、吨公里数最小标准、费用最低标准、确保大户服务质量标准等。
配送路线的优化可以采用各种数学方法以及在数学方法的基础上发展和演变而来的经验方法,如方案评价法、数学评价法、节约里程法等。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配送中心应充分利用现成的管理软件,致力于改进配送路线的设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