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 物流与物流管理
◆ 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物流、物流管理的概念,掌握物流与商流的关系、物流的类型、物流的基本构成要素,熟悉现代物流的发展特征、物流管理在企业及国民经济中的作用、企业物流管理组织结构的基本类型。
◆ 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 物流的概念及分类
一、物流的概念及特点
所谓物流(logistics)是指以最低的成本,按顾客的要求,将物质资料从供应地向需要地转移的过程,以创造物质资料的空间效用、时间效用以及形质效用,具体包括运输、存货管理、装卸搬运、配送、包装加工、信息管理等构成要素。
这一定义,突出了以下几个特征:第一,具有鲜明的顾客导向;第二,强调在物流费用和顾客服务水平之间求得平衡;第三,物流属于一个全过程的活动;第四,物流活动由一系列的要素构成;第五,强调了物流服务的基本功能,即空间效用、时间效用以及形质效用。
二、物流概念的沿革
中文的物流一词最初引自日本人对Physical Distribution(PD,实体分配)的翻译。目前,我国所指的物流是指英文的Logistics,直译为“后勤”。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物流研究的对象主要是PD,即与产成品销售有关的物流活动。90年代初,Logistics的概念直接从欧美传到我国,但仍沿用以前物流的译法,指的是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
三、商流和物流的关系
所谓商流,是指商品的买卖过程,即商品所有权的转移过程。商流和物流都是流通的组成部分。在简单的商品交易中,商流和物流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商流是物流的先导,物流是商流的物质基础,二者密切配合,共同促成商品流通过程的实现。
但是,随着社会分工的发展,出现了商流和物流分离的现象,表现为商品所有权的转移过程与商品实体的转移路线并非完全一致。之所以出现这种分离,主要原因在于这样做可以减少物流费用,提高物流效率。
四、物流的类型
按照其所涉及的领域及发挥的作用进行分类,物流主要包括以下类型:供应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回收物流、废弃物流。
第二节 物流活动的构成要素
物流活动由一系列的要素构成,通常而言,主要包括以下一些内容:
一、运输
这里所说的运输是指干线运输、核心运输,包括企业为开展生产所进行的原材料、零部件的调达运输以及产成品从企业仓库向各配送中心的大规模运输。对于运输而言,成本、速度和一致性三个因素至关重要。
运输合理化的内容包括:工厂和配送中心的合理选址;水运、铁路、汽车、航空、管道等运输方式的合理选择或组织不同运输方式的联合运输;选择信誉可靠、服务到位的具体承运人。
二、存货管理
存货管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确定原材料、零部件、产成品的存货水平;其二,确保所有存货得到良好的保管,并提高仓储面积、容积的利用效率。
三、搬运装卸
物流活动的各主要要素,如运输和仓储等是靠搬运装卸活动连接起来的。搬运装卸是确保高效率物流的重要环节。
四、配送
配送是按照零售商或最终顾客等的订单对产品品种、数量和时间等方面的要求,在配送中心完成配货之后,从配送中心到零售商或最终顾客所在地的一种特殊的送货形式。配送作业环节包括的内容主要有:选择配货作业方法、选择车辆配装方法、确定配送路线等。
五、包装加工
在物流系统中,包装主要针对的是运输包装,包括包装材料、包装设备和包装方法的选择等内容。同时,要善于运用加工或销售包装的延迟化策略。
六、信息管理
信息管理在物流活动中起着神经系统的作用,只有及时收集和传输有关信息,才能使物流通畅化、高效化。
第三节 物流管理的特征与作用
一、现代物流管理的特征
所谓物流管理,是指对整个物流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与控制,以不断提高物流的经济效果。物流管理的最基本目标就是以最低的费用向顾客提供满意的物流服务。
在现代社会中,物流管理呈现出以下发展特征:
(一)供应链管理趋势;
(二)全球化趋势;
(三)信息化趋势;
(四)精益物流趋势;
(五)第三方物流趋势;
(六)绿色物流趋势。
二、物流管理在企业中的作用
对于企业而言,加强物流管理,具有如下作用:
(一)确保顾客服务水平。
物流服务水平主要取决于可得性及服务可靠性。所谓可得性,意味着当顾客对原材料、零部件或产成品具有需求的时候,能够立即满足顾客的这种需求。加强物流管理,可以在不增加甚至降低存货水平的前提条件下,提高可得性。所谓服务可靠性,是指物流服务的质量,如运输过程中的破损率、仓储过程中的损耗率、订单履行期限的可靠性等。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顾客对服务水平的期望越来越高。一些企业通过加强物流管理,形成了独特的物流服务能力,赢得了顾客的青睐。
(二)节约物流费用。
在不同类型的产品的售价中,物流费用所占的比重大相径庭。但无论如何,任何一个企业在致力于最大限度地降低产品售价时,都必须将降低物流费用作为其有机组成部分。
(三)实现快速反应。
随着企业经营环境不确定性的日益增强,市场竞争的游戏规则不再是单纯的“大鱼吃小鱼”,“快鱼吃慢鱼”成为市场竞争新的特点,使得企业开始重视围绕时间展开竞争,提前期成为一个重要的考察变量。企业通过加强物流管理,可以加快原材料、零部件采购和最终产品向顾客传输的速度,大大缩短顾客订货所需的提前期,迅速响应市场的需要,做大“蛋糕”,赢得更多的市场份额。
(四)改善企业管理水平。
对于物流系统的任何改善都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许多专家认为,只要看物流状况,就能判断出企业的管理水平。
三、物流管理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对于整个国民经济而言,加强物流管理具有如下作用:
(一)降低物流费用的消耗。
关于物流费用,曾经出现过黑暗大陆说、物流冰山说、第三利润源泉说等一系列学说。从这些学说中,我们可以看出加强物流管理对于提高国民经济的运行效果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全社会物流费用占GDP的比重,美国、日本、英国等大致在10%左右,而我国则高达20%。可见,我国物流费用节约的潜力非常大,只要改善物流管理,就可以大幅度降低国民经济中物流费用的消耗。
(二)发展、壮大新兴的产业部门。
随着整个社会物流管理能力的提高,必将造就一批具有现代化水平的物流企业,促进物流业自身的发展与繁荣。
(三)促进电子商务的发展。
从本质上而言,电子商务是对商流的现代化,而商流的现代化必须以物流的现代化为基础,加强物流管理对于促进电子商务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第四节 企业物流管理组织结构的类型
对于不同的企业而言,可以根据自身不同的特点,建立不同的物流管理组织结构,以发挥并强化自己的竞争优势。
一、要素分割型物流管理组织结构
所谓要素分割型物流管理组织结构,是指物流的不同要素由企业不同的职能部门分别进行管理的组织结构。这种物流管理组织结构由于不改变原有各职能部门的权力结构,因此容易为各部门所接受,但不利于物流管理的总体优化。
二、一体化物流管理组织结构
所谓一体化物流管理组织结构,是指将原来分属于不同职能部门的物流管理职能集中到物流部门进行管理的组织结构。这种组织结构有利于实现物流活动的整体最优。
三、物流子公司
所谓物流子公司,是指让企业的物流部门独立出来,成为由企业控股或参股的独立子公司。由于物流子公司是独立的利润中心,因而有利于充分调动其业务开拓的积极性。
四、战略合作型第三方物流企业
企业与第三方物流企业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实现与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强强联合、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