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讲 供应链管理
第一节 供应链管理的概念与发展
三、供应链管理的发展
1985年,侯里翰(Houlihan)第一次提出了“供应链”的概念,指出供应链是由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最终顾客等组成的系统,在这个系统内,物质从供应商向最终顾客流动,信息流动则是双向的。人们开始关注上下游企业之间的价值合作与协调问题。
20世纪80年代末期以来,随着全球制造(global manufacturing)的广泛开展,供应链管理在生产企业中得到较为普遍的应用。国际上一些著名企业,如通用电气、惠普、IBM、戴尔、通用汽车、福特、可口可乐等纷纷导入供应链管理,重新设计了企业的采购、生产、销售等业务流程,显著提高了企业的运行效率,形成了新的竞争优势。沃尔玛等流通企业亦凭借供应链管理而实现了快速发展。供应链管理成为21世纪企业适应全球竞争的一种有效途径。美国PRTM咨询公司对汽车、家电、化工、计算机、医药、半导体、电信等行业225家公司的研究表明:供应链管理做得好的公司与一般公司相比,其供应链管理的成本占总销售收入的比例要低3到7个百分点。
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中国企业为维持正常生产,从主营产品向上游产品无限延伸。因此,普遍出现“大而全”、“中而全”、“小而全”的“全能”企业,企图万事不求人,上下游企业之间专业化协作程度较低。时至今日,中国工业专业化协作的生产经营体系尚未得到充分发育,大中小企业之间没有形成合理的分工体系,大多数企业以自我配套生产为主,较少加入到社会化生产协作当中,在不同规模的企业之间没有建立起联动机制,多数中小企业并不是围绕着为大企业提供原材料、零部件或其他服务而建立起来的。以机械工业为例,约有80%的企业属于这种“全能”企业,自制件和自铸锻件所占比例约为80%—90%,而在发达国家,机械制造企业零部件的自制率一般只有20%左右。因此,引进供应链管理的先进思想和方法,提高企业竞争力,成为摆在我国企业面前的迫切课题。事实上,海尔等企业在这方面已经迈出了可喜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