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讲 存货管理
第二节 订货决策
二、定量订货
所谓定量订货(fixed-quantity order),是指当库存量下降到预定的最低库存量(订货点)之时,按照事先确定的数量(通常以经济订货批量为标准)进行补充订货的一种订货决策方式。
最低库存量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得出:
订货点=存货日平均消耗量×平均到货天数+安全存货量
其中,存货日平均消耗量可以依据过去的实际消耗值计算得出;平均到货天数是指从发出订单到收到货物的全部时间,安全存货量由各种不确定性因素所决定。
经济订货批量(economic order quantity,EOQ)是指年总存货成本最小时的每次订货批量。假定TC表示年总存货成本,Co表示每次订货费用,D表示货物年需求量,Ci表示每单位货物年存储费用(含资金占用费用、仓储保管费用、货物损耗)占其订货价格的比例,U表示单位货物订货价格,Q表示每次订货量。年总存货成本可以通过将年货物购入成本、年订货费用以及年存储费用加总求得。此时年平均存货量为Q/2。年总存货成本的计算公式为:
为了使年总存货成本最小,可以对上式求导数并令求导后的方程式等于零,即:
解上述方程,可以得出年总存货成本最小时的Q值,即EOQ值:
:假设某企业某种原材料的年需求量是120000单位,每单位价格为100元。年存储费用为20%,每次订货费用为3000元,则经济订货批量为:
定量订货方式的优点是:订货时间和订货量不受人们随机判断的影响,客观性较强;按照经济订货批量订货,有助于节约年总存货成本;同时,由于每次订货量固定,便于安排仓储面积。其不足之处在于:按照EOQ实施订货,虽然力图实现订货费用和存储费用总和的最小化,但存储费用只考虑资金占用费用、仓储保管费用、货物损耗,而忽略了货物的变价损失,因此,必然影响存货量确定的科学性,容易造成存货量过大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