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十一章 学习动机:影响学习的情感因素

本章目标
1.用实例说明学习动机与兴趣、目标、成就需要、内驱力等概念的异同;
2.根据现代心理学对学习动机概念的界定,评价本章所介绍的四种动机理论的合理性及其不足之处;
3.举例说明如何激发与维持学生的内源性学习动机;
4.举例说明如何激发与维持学生的外源性学习动机。

学习与教学建议
1.学习本章时应联系上两章介绍的原有知识和个别差异这两个影响学习的内部因素,要注意动机因素对学习的影响与原有知识和个别差异这两个因素之间的不同之处。
2.当代学习动机理论把学生的学习动机既看成是教育目标,又看成是教育的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贯穿着教学的全过程。本书所介绍的两个动机激励模型充分体现了这一观点。奥苏伯尔也曾提出了学生在学校情境中的学习动机理论,有兴趣的读者可参阅参考资料1。
3.激发与维持学生的动机的教学策略都是以学习动机理论为基础的,这一点类似于学习理论与教学策略的关系。激发与维持学习动机的两个模型,是以各种动机理论为基础的,但又提出了实现动机理论的较为具体的策略,使教师知道怎样去激发学生的动机。学习与教学时要注意挖掘出它们所基于的不同动机理论。参考资料2是迪克和凯里对ARCS模型的介绍,可与教材相互印证,加深理解。

参考资料
1.奥苏伯尔论学习动机

奥苏伯尔则将成就动机区分为认知的内驱力、自我提高的内驱力和附属的内驱力。
认知的内驱力以获得知识和解决学业问题为学习的推动力量,直接指向学习任务本身,其满足又是由学习本身提供的。这种动机是从探究、操作和理解事物奥秘的欲求和为应付环境而提出众多问题等好奇倾向中派生出来的。它既与学习目的性有关,又与认知兴趣有关。因为当学生清晰地意识到自己的学习所要达到的目标及其意义时,便会成为推动学习的动力。而具有认知兴趣的学生有可能津津有味地学习,并从中获得很大的满足。很明显,认知的内驱力指向学习任务本身,又从学习本身获得满足,属于内部学习动机。

 自我提高的内驱力是指个体因自己的胜任力和学业成就而赢得相应地位的学习动力,是从尊重需要和自我提高需要派生出来的。这种动机虽然在学前儿童身上已经开始萌芽,但入学后逐渐成为成就动机的主要组成成分。自我提高的内驱力既可以促使学生将自己的行为指向当时学业上可能达到的成就,又可以促使学生在这一成就基础上将自己的行为指向今后的学术或职业方面的目标,以进一步提高努力学习的积极性。因为成就的大小决定着学生所赢得地位的高低,同时又决定着自尊需要能否满足,因而自我提高的内驱力往往将一定的成就视为赢得一定地位和自尊心的前提,而不是指向学习任务本身,显然属于外部学习动机。

附属的内驱力是指个体为了得到教师和家长的赞许与认可而产生的学习动力。学生力求取得学业成就,并不是作为赢得地位的手段,而是要通过学业成就来获得他人的赞许和认可。因为学生对长者在感情上具有一定的依附性,长者是学生追随和仿效的榜样。而且学生还从长者的赞许和认可中,获得一种派生的地位,赢得他人的羡慕。这种学习动机也没有直接指向学习任务,明显属于外部动机。成就动机的这三种构成成分在动机结构中的比重,通常随年龄、性别、人格结构、社会地位和文化背景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在儿童的早期,附属的内驱力最为突出,他们努力学习和取得好的成绩主要是为了获得长者的奖励。青春期以后,附属的内驱力不仅在强度上有所减弱,而且开始从父母转向同龄伙伴,来自同伴的赞扬就成为一个强有力的动机因素。——摘自皮连生主编:《学与教的心理学(第三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359-360页。

2.激发学生动机的系统方式

科勒(John Keller,1987)在有关动机的心理学文献基础上,提出了ARCS模型。该模型包括四部分:注意(attention),相关性(relevance),自信(confidence),满意(satisfaction)。
激发动机的第一方面是吸引学生的注意,并在随后的教学中加以维持。为学会完成某一任务,学生必须去注意该任务。吸引学生最初的注意,可通过如下方式达到:使用情绪性的或个人化的信息,提问,创设心理上的挑战,最佳的例子或许是使用人类感兴趣的例子。

动机的第二方面是相关性。虽然你能在短期内吸引学生的注意,但当学生将随后的教学视为与其无关时,就难以维持他们的注意。当教学被认为是不相关时,学生会问,"我们为什么要学习这个?"而雇员则会对培训与其工作的关系提出质疑。如果你利用从学习者及情境的分析中获得的信息来帮助学生理解教学中所教技能的相关性,你就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否则就吸引不了他们的注意,换言之,教学必须与学生生活中的重要目标有关。

第三种成分是自信。要想让学生有很强的动机,他们必须自信自己能掌握教学的目标。如果他们缺乏自信,他们的动机就不强。过分自信的学生也有问题,他们会认为没有必要关注教学,因为他们都已经会了。对信心不足和过于自信的学生的挑战是,创设适当水平的成功预期。对缺乏自信的学生,要让他们相信,他们有获得成功所需的知识技能;而对于过分自信的学生,要让他们相信,教学中还有一些重要的细节尚需学习。但是,如果学生实际上已掌握了教学,应当给他们提供更高级的教学,以便更好地满足模型的四个方面。

最后一个成分是满意。很强的动机取决于学生是否从学习经验中获得满足。有人将此称为强化。有时,通过使用一些对成功表现的奖励,如自由活动的时间,较高的等级,提升职务,或其他形式的承认来维持满足。同样(甚至更)重要的是学生通过掌握新技能并能成功地使用而获得的内在满足。通过有意义的学习经验,可大大促进自尊。——摘自Dick,W.&Carey,L.(1996).The systematic design of instruction(4th.ed.).Harper Collins College Publishers.pp184-185.王小明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