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调查课题的类型、来源和选择
一、 调查课题的类型
(一) 理论性课题和应用性课题
这是按照调查的目的来对调查课题进行划分的。
理论性课题是指为检验和发展某些理论或假设而设立的调研课题。这种研究的成果也许将来会被实际应用,但其主要目的是揭示某种社会现象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而不是解决某个现存的具体社会问题
。
应用性课题是以提出解决当前的现实问题的具体方案或对策为目的而提出的研究课题。与理论性课题的目标不同,应用性课题注重实用性,调查的时效性方面要求较高。
(二)描述性课题、解释性课题和预测性课题
这是按调查深度、也即对社会现象的揭示程度和认识要求的不同来划分的。
描述性研究课题是指那些为弄清发生了什么事情而提出的调研课题。提出课题的意图在于探明和详细描述社会发生的现象,它所要回答的问题,是什么事和什么 情况已经或正在出现,或回答发生了的现象“是什么”的问题。
解释性课题是试图进一步对现象产生的原因和过程作出解释或说明,它所要回答的是“为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 这类研究能进一步深化人们对社会现象的认识。
如在说明社会现象的现状及其因果关系的基础上进一步推测发展趋势和状况,指出“将怎样”,则属于预测性课题。
二、 调查课题的来源
一般的课题来源渠道有三条:
(一) 自己工作中遇到的课题。
这类课题有时是实际工作者和理论工作者在社会实践和理论研究中所遇到的问题,提出来让社会有关部门共同调查研究并加以解决;有时是为达到某个工作目标而急需了解某方面的情况、掌握某方面的数据从而作出正确的决策。
(二) 上级下达的课题。
这类课题是领导者从领导决策和制定方针、政策的需要提出来的交由其下属来完成的课题。对这类课题要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按要求时间完成。
(三) 接受委托的课题。
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信息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人们出于各种目的为得到有价值的详尽的信息不得不求助于专业的调查机构。想要调研某一问题但又缺乏调研能力的单位多委托有关专业调查研究机构进行调查。进行委托的具体原因可能是:经济上合算、本单位缺少相应专业领域的人员和专家、由于利害冲突、利益冲突或其他矛盾造成的局面须委托外部提供者来完成有关调查,调查任务繁重、时间紧、人手少,从而不得不将调查任务委托出去等等。
调查需求方作为委托者在选择调查机构时需要考虑声誉、职业道德、质量和客户满意度、沟通和价格等多种相关因素。同时调查服务提供者对调查项目委托者的目的、需求等也要有一定了解。
专业调查机构接受任何一次委托都必须谨守若干准则。
三、 调查课题的选择
正确选择调查课题,是调查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是调查取得成功、获得成果的重要前提。选择课题的三个依据:
(一)依据客观需要来选择课题
客观需要一是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二是自己工作的实际需要。一般说来,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与社会需要紧密相连的、与理论发展相适应的课题,就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重大的社会价值的调研课题。
(二)科学性
科学性是选题的首要前提。选择调查课题时,一定要以科学理论和客观事实作为依据,遵循客观规律和认识规律, 理智地选择。
(三)一定的创新性
一定的创新性是调查课题具有价值的重要标准。选择前人没有解决或没有完全解决的问题作为调查课题,有望从中产生创造性的成果。也可选择用新的方法、从新的角度去解决老问题的扩展性课题,以及理论上有分歧的争议性课题。总之,只要包含有一定的新颖性、独特性和先进性因素,都是具有创新性和现实意义的课题。
(四)可行性
选题应根据调查者和调查对象两方面的现实条件来进行。调查者一方选择课题时必须考虑思想状况、知识水平、实践经验和人、财、物力和时间等现实条件;而调查对象方面则需要考虑客观事物的成熟程度、被调查对象的回答能力和合作态度
,以及社会环境等种种因素。因此选题时要注意宁小勿大,宁窄勿宽,宁精勿泛,宁深勿浅,宁新勿陈,从而达到预期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