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社会调查的基本原则
一、 职业道德原则
进行社会调查,要将恪守职业道德放在首位。首先要遵纪守法,要有高度的事业心、责任感以及崇高的敬业精神,还要有优良的工作作风,实事求是的客观态度,并尊重调查对象的隐私权。
二、 客观性原则
客观性原则的涵义是调研人员自始至终均应保持客观的态度去寻求反映事物真实状态的准确信息、正视事实,不允许带有任何个人主观的意愿或偏见,将实事求是作为社会调查研究的立足点和出发点,一切从实际出发。
三、 科学性原则
应当采用科学的方法去设计调查方案、定义问题、采集数据和分析数据,运用系统的观点来分析社会现象,从总体上把握事物和过程的全貌, 综合地分析调查对象与有关的社会现象之间的相互联系,还要将调查对象放到整个社会背景和时代背景中来进行考察,看到其与有关的社会现象及其整个社会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从总体上来对调查对象进行把握。
四、群众性原则
群众性原则是指在调查研究过程中,坚持相信和依靠群众,处理好与调查对象的关系,取得他们的信任和协助,因为调查的过程就是向社会学习、向群众调查的过程。首先需要虚心向群众学习、
请教;要有优良的工作作风,深入群众、 深入实际;还必须有细致入微的敏锐眼光,才能搞好社会调查。
五、 效益原则
调查研究是一个动态系统的管理,应搞好人、财、物的使用和结合,优化调研过程,减少浪费。坚持效益原则还可以加强调研的针对性并促进调研的现代化,因为社会调研的现代化水平极大地影响着调查进程和调查成效。另外,调查研究中坚持效益原则,还要注意宏观效益与微观效益、长期效益与短期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以真正提高社会调研的本质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