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巴尔扎克及其《人间喜剧》

  巴尔扎克(1799-1850)19世纪法国最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大师。他的父亲是拿破仑手下的将军,母亲却是个保王派。(图8-01图8-02)1819至1829年,是他的创作准备阶段,其间他加深了对社会的认识,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素材。《舒安党人》(1829)揭开了《人间喜剧》(1829~1848)的序幕。三、四十年代,巴尔扎克奋笔疾书二十年,他的创作进入成熟期和丰收期。《人间喜剧》中的主要作品都在这一时期问世。1833年发表的《欧也尼·葛朗台》和次年发表的《高老头》,标志着现实主义风格的成熟,特别是后者,展示了《人间喜剧》的“中心图画”。在这二十年里,他付出了异乎寻常的艰苦劳动,每天工作十二至十八小时,一部部杰作接连不断地诞生了。紧张的创作生活使他积劳成疾。1850年3月,他与韩斯卡夫人结婚,以后,病情加剧,于1850年8月18日逝世。图8-03图8-04

  巴尔扎克在生前就享有很高的声誉。雨果在他的葬礼上致悼词说:“在最伟大的人物中间,巴尔扎克是第一等的一个;在最优秀的人物中间,巴尔扎克是最高的一个”;“他就在自己不知道的时候,加入了革命作家的强大的行列。他的一生是短促的,然而也是饱满的,作品比岁月还多。”马克思和恩格斯对巴尔扎克也给予高度平价。恩格斯在1883年8月给哈克斯的信中称赞巴尔扎克是“比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一切左拉都要伟大得多的现实主义大师。”图8-05图8-06图8-07图8-08

  为了“完成一部描写十九世纪法国的作品”,巴尔扎克一直在创作过程中探索全部作品的整体结构。1842年,他终于最后确定了其创作的宏伟规划,在《人间喜剧》的总题目之下,他开始把1829年以来发表的小说按系列编辑出版。之所以取名《人间喜剧》,据说是受但丁《神曲》的启发。

  巴尔扎克采取两种办法把作品连成整体。第一是分类整理法:“风格研究”、“哲学研究”、“分析研究”。风格研究是主体,其中又分为“私人生活场景”、“外省生活场景”、“巴黎生活场景”、“政治生活场景”“军事生活场景” “乡村生活场景”六个方面。这种分类整理法,反映出巴尔扎克的创作受到自然科学的影响,用科学研究方法来研究社会,这是前所未有的。第二是人物再现法:即同一个人物出现在几部作品中,许多有关作品联系起来才完成这个人物性格的发展,构成完整的形象。有人统计,《人间喜剧》总共写了2472个人物,其中大约有400多个人物是一再出现的,一些重要人物出现过二、三十次。

  《人间喜剧》的社会历史内容。总的说来,《人间喜剧》的社会历史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

  1、《人间喜剧》描写了资产阶级的得势和罪恶的发家史。巴尔扎克对资产阶级作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认识到资产阶级如何利用金钱的威力和狡诈的手段、一步步地排挤贵族阶级,取得了左右法国社会的支配地位。《人间喜剧》塑造了各种类型的资产阶级典型形象,通过他们的活动,再现资本主义剥削方式从高利贷资本到金融资本的发展过程。重要作品有《高利贷者》(1830)、《欧也妮·葛朗台》(1833)、《纽沁根银行》(1838)、《赛查·皮罗多盛衰记》(1837)、《幻灭》(1838)等。

  2、《人间喜剧》揭示了贵族阶级的没落,是一部充满挽歌情调的贵族社会的衰亡史。这方面的重要作品有《苏城舞会》(1830)、《古物陈列室》(1836~1838)《高老头》(1834~1835)、《弃妇》(1834)、《幻灭》(1837~1843)、《农民》(1844)等。

   3、《人间喜剧》揭露了金钱的罪恶和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冷酷的金钱关系。巴尔扎克深刻地指出:“在资本主义社会里,金钱控制法律,控制政治,控制风俗”;财富是一张“蛮横无礼的特许证件”,“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过是一句空话。在“人间喜剧”这个舞台上,金钱是牵动每个人的神经、影响一切人的行动的最大主角,是巴尔扎克写得最广泛、最成功的主题,反映这方面内容的重要作品有《欧也妮 葛朗台》、《高老头》、《夏倍上校》、《幻灭》等。

  《人间喜剧》取得了现实主义创作的高度成就,被恩格斯称誉为“现实主义的最伟大的胜利之一”。其的艺术成就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1、把小说创作提高到社会研究和历史哲学的高度,广阔而深刻地反映现实生活。

  2、运用典型化原则,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典型化原则的运用是现实主义艺术成熟的重要标志。巴尔扎克的典型化经验有四个个方面:

  ①十分重视环境的选择和细节描绘,为人物提供真实、形象的活动场景,以使人物获得真实感和典型性。

  ②巴尔扎克站在历史的高度来描写典型环境,真实地再现出一定历史条件下的社会关系,突出环境的时代性,为塑造典型人物服务。

  ③巴尔扎克深刻认识到只有塑造出典型人物,才能完成反映出整个社会的历史的任务。他把塑造典型作为反映时代的主要手段。他认为反映一个时代需要描写两三千个人物,他的《人间喜剧》就写了2472个人物,包括社会各个阶层、各种类型的人物,有资产阶级暴发户、高利贷者、银行家、野心家、守财奴、新老贵族、贵妇人、资产阶级妇女、主教、神甫、政客、律师、作家、记者、科学家、画家、公务员、演员、军人、囚犯、逃犯、警探、工人、农民、流氓、妓女等,其中具有典型意义的形象不下六、七十人,这在文学史上是罕见的。

  ④巴尔扎克认为“典型是类的样本”。同时他又认为“如果把他们弄得一模一样,则又会成为对作家的毁灭性的判决”。他把典型视为共性与个性的统一体。他笔下的人物,大多有某类人物“最鲜明的性格特征”,同时又富有自己鲜明的个性特点。巴尔扎克笔下成功的典型,都是血肉丰满、独具特色的“这一个”。

  3、具有独特宏伟的艺术构思,重视细节的真实性和精确性,使作品成为一幅形象的历史画卷。文学史上不乏史诗性的作品,但像《人间喜剧》这样宏伟壮观,这样生动、深刻、真实地反映一个时代的历史面貌的文学作品可以说是史无前例的。巴尔扎克的创作大大扩展了文学反映现实的范围,他善于从经济角度去反映社会变革和阶级关系,把过去文学没有涉及到的经济领域中产业变化的具体情况,如工商业的自由竞争、银行的倒账清理、证券投机活动、小商店的结帐盘库等等,都具体地、准确地描写出来,他特别注意经济细节的真实性。因此,恩格斯在评论《人间喜剧》时说:“我从这里,甚至在经济细节方面(如革命以后动产和不动产的重新分配)所学到东西,也要比从当时所有职业的历史学家、经济学家和统计学家那里学到的全部东西还要多。”巴尔扎克这一创作特征使他能比同时代的作家更深刻地揭示出历史发展的趋势

  作为一个批判现实主义大师,巴尔扎克的创作也不乏夸张、虚构、离奇曲折的情节等浪漫主义因素,这些因素为《人间喜剧》这部宏伟壮观的历史画卷增添了瑰丽的色彩。

三、《高老头》

  巴尔扎克在《高老头》中首次使用人物再现法,从人物体系看,它可以说是《人间喜剧》的“序幕”。在思想内容上,它展示了《人间喜剧》的“中心图画”。在艺术上,它标志着巴尔扎克现实主义风格的成熟。小说共六章。时间:1819年底至于820年初。地点:巴黎。主要内容:1、四个人物:主要有拉斯蒂涅、高老头、鲍赛昂夫人、伏脱冷。2、三条线索:以拉斯蒂涅的经历为中心,串连高老头之死、鲍赛昂夫人失恋、伏脱冷被捕。3、两个画面:伏盖公寓、鲍赛昂府邸(圣日耳曼区)。4、一个主题:金钱关系:它写了巴黎上流社会和下层社会的金钱罪恶,写了贵族的没落和资产阶级的得势,社会画面的广阔和主题的双重性是先前的小说所未曾写过的。对资本主义社会金钱罪恶的揭露与批判,主要是通过典型人物的塑造出来的。

  《高老头》的艺术特色:1、精细而富于典型特征的环境描写。2、遵循典型化的原则塑造人物。3、具有严谨而富有戏剧性的结构。巴尔扎克学习“莎士比亚戏剧的伟大结构”,用中心人物把其他三个人物故事串连来,四人故事均不完整,截取一个富于代表性与戏剧性的片断加以表现。这部小说的结构其实是短篇加短篇的戏剧结构,由于采用了以中心人物贯串始终的手法,短篇小说的结构便变成了长篇小说的结构,而且大大加强了戏剧性。4、独特的人物再现法。这使《高老头》和它的主要人物成了《人间喜剧》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并且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增强了形象的立体感,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一个时代的社会面貌,因而深化了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