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读者批评
一、读者批评的兴起
读者反应批评是逐步发展起来的,它经历了从现象学、阐释学到接受美学的发展历程。读者批评兴起的较直接的原因,与英美新批评有复杂的关系。
二、读者批评的理论特征
(一)对读者性质的重新认识
读者批评认为读者在阅读活动中是一种能动的因素,读者与作品的关系并不是一种简单的认识与被认识的因果关系。它本身便是一种创造历史的力量。
(二)突出文本的未定性
读者批评认为,文学文本中包含着不确定性与空白,这种不确定性和空白逐渐增多,使本文的意向也越来越含蓄、模糊,呈多义性,就需要读者越来越深地介入。
(三)强调文学史的接受因素
读者批评认为,文学的历史是作家、作品和读者三者之间的关系史,是文学被读者接受的历史。
文学接受的历史性突出地表现在“期待视野”这个概念上。文学接受的历史性突出地表现在“期待视野”这个概念上。所谓“期待视野”指文学接受活动中读者原先各种经验、趣味、素养、理想等综合形成的对文学作品的一种欣赏要求和欣赏水平。期待视野决定了接受主体对所读作品的内容和形式的取舍标准,也决定了他对作品的基本态度和评价。
三、对读者反应批评的认识与评价
读者批评主张文本向读者的再创造之可能性开放,它使每个读者都成为艺术家,从阅读中体验与文本创造者合作式的一种再创造的喜悦,表现了其批评理论与现实的紧密联系,提高了批评的可信度与操作性。但它主张文学批评的目标就是忠实地描写阅读活动,忽略乃至完全放弃了批评本身应有的评价功能的发挥,而且按读者理论,文学文本的存在意义就受到了怀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