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语言学史》
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和学习目的
中国语言学史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基础课,也是了解和认识汉语、研究汉语的一门工具课,又是增强语言理论修养的一门提高课。
本课程注重有关知识的点与面相结合、理论与方法相结合、结论与材料相结合。因此,不但要知道在什么时候、产生了什么样的语言研究成果(著作),还要知道这些著作对汉语研究做出了什么样的贡献。运用了哪些材料和方法,在理论上有何建树,等等。
二、课程内容和考核目标
本课程分为十讲,二十节。大体按照时代顺序为先后,讲述在研究汉语方面作出重大贡献的语言学家及其语言学著作。因此,每讲、每节都有不同的内容和要求。具体内容和要求如下:
中国语言学史第一讲
第一节 绪 论
一、中国语言学史研究对象和任务,以及研究语言学史的重要性
1、解放前只在上世纪30年代产生过从"小学"角度写成的史类著作:①胡朴安的《中国文字学史》②胡朴安的《中国训诂学史》③张世禄的《中国音韵学史》;
2、解放后到文革前也只有两部语言学史类著作:①王力先生的《中国语言学史》②岑麒祥的《语言学史概要》;
3、改革开放后,产生了不少新的语言学史类著作,标志着语言学特别是汉语研究的新发展、新成果:①何九盈的《中国古代语言学史》、《中国现代语言学史》、濮之珍的《中国语言学史》、邓文彬的《中国古代语言学史》等。
二、中国语言学史的研究现状
1、从事汉语研究的人并不多;
2、汉语研究与运用与时代的要求、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还有不少差距。
三、正确对待语言学史中的继承问题
1、必须先要继承,才会有发展;
2、继承又不能墨守成规而不敢有所创新。
3、总之,既要继承,又要创新。
四、语言学史的研究内容、任务和方法
1、总结古人研究汉语的历史经验和教训,为将来语言学的发展找到更好的途径,就必须深入研究人类研究语言的历史,研究历代的语言学家及其著作,找出其中的规律和特点。
2、抓住主流,抓住重点。
3、概括为十个字:书名、作者、内容、体例、贡献。
本节重点:
1.学习中国古代语言学史的目的是什么?
2.学习中国古代语言学史应该抱着什么样的态度?
3.举例说明现在关于中国语言学研究的现状是怎样的?
4.中国古代语言学史是怎样分期的?
第二节 上古语言学史(上)
一、概况——华夏民族和文化的起源
1、大量的史前文化证明了中华文明起源于大约六千多年前
2、从结绳记事到八卦到文字的发展历程
二、从“夏言”到“汉语”
1、山东大汶口陶器文字发现的意义
2、从甲骨文到金文、篆文直到隶书
三、从汉语到汉字
1、《尚书》——古老的文献汇编
2、春秋时代的典籍
四、先秦时期所涉及到语言文字问题
1、《论语》《孟子》《左传》《荀子》中所涉及到的语言文字问题
2、《吕氏春秋》中关于语音问题的较早记载
本节重点:
1.最新科学研究证明,华夏文明起源于多少年前?
2.汉字演变的几个主要历程是什么?
3.《尚书》是一部什么样的著作?
4.理解<左传>中所涉及到的几个词语
中国语言学史第二讲
第三节 上古语言学史(下)
一、先秦诸子关于语言文字的讨论
1、“小学”一词的起源和意义
2、孔子的语言观
3、老子的语言观
二、荀子的语言理论
1、“名无固宜,约之以命,约定俗成谓之宜”的重要意义;
2、《尹文子》中“盗”与“殴”的故事所阐明的道理
三、《急就章》等我国第一批字书
本节重点:
(一)所谓"小学"是什么意思?是怎样形成的?
(二)《易经》中关于文字的起源是怎么论述的?
(三)孔子的名实观点是怎样的?
(四)《荀子》的语言观有什么重要意义?
(五)《尹文子》的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
(六)《急就篇》是一部什么样的书?
第四节 《尔雅》与《方言》
一、训诂学的兴起
1、先秦古书中零星的训诂资料
2、《尸子》中对词义的整理汇总
二、《尔雅》的成书年代与作者
1、《尔雅》的成书年代;
2、《尔雅》的作者
三、《尔雅》的内容与体例
1、前三篇的普通词语训释:《释诂》《释言》《释训》
2、《释亲》等十六篇是专门词语的分类训释。
四、《尔雅》的贡献和影响
1、对《方言》《释名》《说文》的影响
2、《广雅》以来的《雅》书系列
五、方言学与扬雄的《方言》
1、周秦的“采风”制度
2、汉代人对方言的重视
六、《方言》的作者与成书背景
1、《方言》的全称和意义
2、《方言》的写作过程
七、《方言》的内容与体例
1、《方言》的词语解释方法;
2、《方言》与《尔雅》之比较
本节重点:
(一)什么叫训诂和训诂学?
(二)简单谈谈《尔雅》的作者和成书年代问题。
(三)简单介绍《尔雅》一书的内容和体例。
(四)《方言》的作者是谁?什么时代的人?这是一本什么性质的著作?
(五)简单谈谈《方言》与《尔雅》有哪些相同与不同的地方?
中国语言学史第三讲
第五节 《说文》与汉字学
一、汉字的流变与经今古文之争
1、设立“五经博士”的意义
2、经分今文与古文及其分歧
二、《说文》的作者与成书背景
1、许慎与贾逵以及古文经学
2、时代对文字解释类著作的迫切需求
三、《说文》的内容与体例
1、《说文》的收字;
2、《说文》的部首;
3、《说文》的释义、注音
4、《说文》与“六书”
5、《说文》与书证
6、《说文》与虚词和连绵词
本节重点
(一)《说文》产生的时代背景是怎样的?
(二)简单谈谈经今古文学派的产生与分歧。
(三)简单谈谈许慎解释的六书中的前四书。
(四)试析词的本义与字形的关系。
第六节 《说文》的贡献和影响
一、许慎对“六书”理论的贡献
二、许慎的部首以及部首编排法与部首检字法
三、小篆与重文
四、《说文》与汉代语音研究
五、《说文》以后的字书
六、《说文》学的创立
七、《说文》的局限
本节重点
(一)什么叫重文?许慎列出1163个重文有什么意义?
(二)《说文》是解释汉字形体的,为什么说它对研究汉代语音也有极大帮助?
(三)谈谈《说文》对后代字书的巨大影响。
(四)试分析《说文》在某一方面的局限。
中国语言学史第四讲
第七节 《释名》(上)
一、辞源学的兴起
二、事物与名称的两种关系认识
三、声训及其发展
四、《释名》的作者与成书背景
五、《释名》的内容与体例
本节重点
(一)关于事物与它的名称之间的关系,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请分别加以说明。
(二)举例说明什么叫声训?它起源于什么时代?
(三)《释名》本身是什么意思?作者是什么时代的人?
(四)《释名》企图解决什么问题?
第八节 《释名》(下)
一、“婴、舅、昏”之声训分析
二、“文、武、盖、威”之声训分析
三、“韩羊、韩兔”与“宜成酪、苍梧清”之声训分析
四、“钗、充耳”之声训分析
五、“裙、停、房”之声训分析
六、《易》《诗》《春秋》《国语》《尚书》《尔雅》《论语》得名分析
本节重点:
(一)举例证明刘熙的解释有些是有先秦古书相吻合的,有道理的。
(二)试指出并分析刘熙所解释的词语中的一些不合理的说法。
中国语言学史第五讲
第九节《释名》评析
一、《释名》的贡献和影响
1、《释名》与它以前的声训不同之处
2、《释名》与“因声求义”理论的关系
二、《释名》的七大贡献
1、同源词研究
2、东汉词汇研究
3、对学习古代文化典籍的重要作用
4、东汉语音研究
5、东汉方言
6、东汉社会文化
7、多种多样的释义方法
三、《释名》及声训的局限
本节重点:
(一)简单谈谈《释名》在词源研究方面的贡献。
(二)为什么声训有的有道理,有的没道理?
(三)分析并理解《释名》在七个方面的贡献。(不必全部分析,能分析透彻一两个方面就可以了。)
(四)从《说文》到《释名》,试比较在词语解释方面有些什么不同?
第十节 汉语语音研究与反切注音法
一、中古时期开始了汉语语音研究
1、汉语语音的三要素
2、唐诗与韵部
二、上古的直音法与譬况法注音
1、直音法
2、譬况法
三、反切的原理
1、反切上字
2、反切下字
3、被切字
三、反切法产生的时代和原因
1、汉末说
2、西域说
3、先秦说
4、受梵文影响说
四、六朝人与汉语语音
1、梁高祖的叠韵句
2、齐太祖推广“普通话”
3、邢子才的反切
4、重公炫耀“四声”
5、李元谦乐双声
本节重点:
(一)谈谈譬况法和直音法是怎么回事?
(二)反切法的原理是怎样的?
(三)关于反切出现的时间和条件,前人有哪几种不同的观点?你的看法如何?
(四)理解讲义中所举的几个关于汉语语音的例子,看它们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
中国语言学史第六讲
第十一节 《切韵》系列韵书
一、陆法言与《切韵》
1、《切韵》前已经有不少韵书
2、《切韵》系列韵书
3、《切韵》创作"大纲"经专家审定
二、《切韵》的内容、地位和影响
1、《切韵》分五卷193韵
2、每韵再分小韵
3、《切韵》的音系
4、《切韵》以后的韵书
三、唐代的韵书--孙愐的《唐韵》
四、宋辽金时代的韵书
1、《广韵》
2、《礼部韵略》(《诗韵》、平水韵)
本节重点:
(一)《切韵》是一部什么性质的著作?
(二)《切韵》的体例是怎样的?
(三)《切韵》音系属于什么性质的音系?
(四)《切韵》以后与它同一性质的韵书主要有哪几部?
第十二节 声母研究
一、声母研究成果晚出的原因分析
二、唐守温与三十字母
三、宋代的三十六字母
四、唐宋时期的等韵学
五、《韵镜》以及等韵著作简介
本节重点:
(一)为什么声母的研究产生得比韵母晚?
(二)所谓“三十六字母”是什么意思?
(三)声母的发现与梵文的传入有什么关系?
(四)所谓“等韵学”是怎么回事?
中国语言学史第七讲
第十三节 唐宋古音学
一、唐宋时期的古音学萌芽
1、唐代皇帝擅改《尚书》的原因
2、朱熹的“叶韵说”
二、南宋吴才老的古音观点
三、郑庠的《古音辨》
本节重点:
(一)所谓“古音”是什么意思?古音学的萌芽始于何时?
(二)什么是叶韵说?叶韵说的主要错误在什么地方?
第十四节 中古文字学
一、《说文》后的字典
1、晋吕忱的《字林》
2、梁顾野王的《玉篇》
3、唐代的《干禄字书》和《五经文字》
二、南唐二徐的《说文》研究
1、李阳冰与《说文》
2、徐锴的《说文解字系传》
3、徐铉对《说文解字》校定的贡献(大徐本)
本节重点:
(一)中古的文字学研究主要有哪些成就?
(三)南唐二徐对《说文》研究的主要成就是什么?
中国语言学史第八讲
第十五节 修辞学与近代音韵学
一、《文心雕龙》与修辞学的产生
二、陈葵及其《文则》
三、北音韵书的出现
1、《古今韵会举要》
2、《中原音韵》及其作者
3、《中原音韵》的三大贡献
4、《洪武正韵》
5、《韵略易通》
6、《音韵阐微》
本节重点:
(一)略谈《文心雕龙》与《文则》在修辞学上的贡献。
(二)周德清的《中原音韵》的三大贡献是什么?
(三)《音韵阐微》在反切用字上有什么重大改进?意义何在?
第十六节 明清时代的古音学
一、明代古音学
1、杨慎的古音学说
2、焦竑与陈第
3、《毛诗古音考》的两大贡献
二、清代的古韵部研究
1、顾炎武
2、江永
3、戴震
4、段玉裁
5、王念孙
三、钱大昕的古声母研究
本节重点:
(一)陈弟在古音研究方面有何重大贡献?
(二)清代有哪几位著名的古音学家?
(三)钱大昕对于上古的声母有何新发现?
中国语言学史第九讲
第十七节 元明时代的文字训诂研究
一、元明清时代的字书编纂
1、梅膺祚的《字汇》
2、明末张自烈的《正字通》
3、张玉书、陈廷敬等奉命编纂的《康熙字典》
二、元明两代的文字学著作
1、戴侗的《六书故》
2、赵宦光的《说文长笺》
三、元明清的古文字研究
1、阮元的《集古斋钟彝器款识》
2、吴大澄的《说文古籀补》
3、孙诒让的《名原》
四、近古的训诂与方言研究
1、方以智的《通雅》
2、吴玉搢的《别雅》
3、洪亮吉的《比雅》
4、夏味堂的《拾雅》
5、史梦兰的《叠雅》
本节重点:
(一)《字汇》对部首的改革有什么意义?
(二)《康熙字典》的特点是什么?
(三)《通雅》的主要贡献是什么?
(四)谈谈你所知道的“雅”书系列及其作者。
第十八节 清代的文字训诂研究
一、清代基础深广的《说文》研究
二、《说文》四大家
1、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
2、桂馥的《说文解字义证》
3、王筠的《说文》研究
4、朱骏声的《说文通训定声》
三、清代的《尔雅》《方言》研究
1、邵晋涵的《尔雅正义》
2、郝懿行的《尔雅义疏》
3、戴震的《方言疏证》
四、高邮王氏父子的语言研究
1、王念孙的《广雅疏证》和《读书杂志》
2、王引之的《经义述闻》和《经传释词》
五、阮元组织编纂的《经籍纂诂》
六、明清的语法研究
1、卢以纬的《语助》
2、其他的语法研究著作
本节重点:
(一)《说文》"四大家"都是谁?各有什么代表性著作?
(二)清代研究《尔雅》《方言》有哪几种重要注本?
(三)高邮王氏父子都有哪些语言研究方面的代表作?
(四)《经籍纂诂》和《语助》是两部什么性质的著作?
中国语言学史第十讲
第十九节 我国现代语言学史简介(上)
一、中国现代语言学的诞生
二、中国现代语言学史的分期
三、中国现代语言学主要研究成果简介
1、现代语文运动
2、《马氏文通》与古汉语语法研究
3、《马氏文通》的三大贡献
4、 黎锦熙的口语语法研究——《新著国语文法》
5、王力的汉语语法研究
6、吕叔湘的汉语语法研究
四、文言虚词研究成果简介
第二十节 我国现代语言学史简介(下)
一、高本汉与音韵学研究
二、黄侃、王力与训诂理论的建立
三、赵元任的方言研究
四、汉字学研究的新成果
五、张相与近代汉语研究
本讲重点:
(一)中国现代语言学产生的标志是什么?
(二)《马氏文通》对汉语语法研究的主要贡献是什么?
(三)了解中国现代语言学时期作出重要贡献的语言学家及其代表性著作的名称。
必读书和参考书
必读书目:
1、王力《中国语言学史》
2、邓文彬《中国古代语言学史》
参考书目:
1、《说文解字》 中华书局版
2、《尔雅》 多种版本均可
3、《广韵》 多种版本均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