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近古时代的字书编纂 |
(一)字汇 明代有梅膺祚编写的《字汇》,全书收字33179个。他将《说文》原来的540部简化为214部,这是检字原则的部首,方便检字,是有道理的。它的编排和检字体例方面的改革在当时大受欢迎,对后世也影响很大。后来的《正字通》《康熙字典》都完全采纳了他的按笔画多少来编排部首和部中各字顺序的体例。他提出的收字原则是“字宗《正韵》,已得其概,而增以《说文》,参以《韵会》,皆本经史通俗用者,若《篇海》所辑怪僻之字,悉芟不录。”这种处理方法也是正确的。他在注音时共用了四种方法:直音、反切、纽四声法(即四声互证)、音近某。 (二)正字通 明末张自烈编纂《正字通》,收字三万三千多,它是对《字汇》的补充和修正,对后来的《康熙字典》有直接的影响 (三)康熙字典 这是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人奉康熙之命集体编纂的。前后经过了六年才完成,它是中国语言学史上第一部明确以“字典”命名的字书,也是现存的第一部官修的大型字书。它在《字汇》《正字通》基础上编纂而成。也分部为214部,收字颇全,共有47035字。它的收字原则是: 六书之学,自篆籀八分以来,变为楷法,各体杂出,今古代异。今一依《说文》为主,参以《正韵》,不悖古法,亦复便于楷书。 这种既照顾到字的本源又考虑到发展和演变的原则是正确的。 《康熙字典》的注音、释义都较好,引用书证也照顾到时代先后顺序,往往可从中显示出词义的发展变化过程。对于有些容易误解的词义,往往还博引古书详加辨析。如马部的骑字,它就在注音、释义之后又加以注释说:“古人不骑马,故经典无言骑。今言骑是周末时礼。《能改斋漫录》:《左传·昭公25年》‘左师展将以公乘马而归’。刘炫谓欲与公单骑而归。此骑马之渐也。《正字通》:古者服牛乘马,马以驾车,不言单骑。至六国时始有单骑,苏秦所谓车千乘,骑万匹是也。” 总之,《康熙字典》是中国古代语言学史上最完备、最具有现代字典意义的字书,他也是中国语言学史上第一部明确叫做“字典”的字典,而且还有了词典的萌芽,因而它在中国语言学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当然,由于是集体编纂,因而难免有疏漏,所以才有道光七年王引之(王念孙之子)奉命纠正字典错误而写出《字典考证》十二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