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切韵》的内容、地位和影响 |
《切韵》是一部承前启后的重要韵书,在汉语语音研究史和中国古代语言学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可惜可已失传了。现在仅存陆法言的《切韵序》於《广韵》中。所幸清末以来又发现唐代王仁煦《刊谬补缺切韵》的三种唐代写本。其中敦煌出土的韵书残卷中有一种编号为S2683的(现藏法国巴黎国民图书馆),据考证基本上是陆法言原书片断。这些都是研究《切韵》的宝贵材料。 我们根据文献记载以及现今所存残卷,还是可以知道它的大致内容和体例。 《切韵》全书共有五卷,按平、上、去、入四声分卷。平声因为字多而分为上下两卷。上、去、入三声各分为一卷。据唐封演的《封氏闻见记》记载,《切韵》共收字12158个。共分韵193个,其中平声54韵(上平声26韵,下平声28韵),上声51韵,去声56韵,入声32韵。 具体韵目从略。仅略举数例以见一斑: 平声: 一东,德红反 二冬,都宗反 三钟,职容反 四江,古双反 五支,章移反 上声: 一董,多动反 二肿,之陇反 三讲,古项反 四纸,诸氏反 五旨,职雉反 去声: 一送,苏弄反 二宋,苏统反 三用,余共反 四降,古巷反 五窒,脂利反 入声: 一屋,乌谷反 二沃,乌酷反 三浊,之欲反 四觉,古岳反 五质,之日反 《切韵》的注释格式是先释义,后出反切。如果是小韵的领头字,就注明这个小韵内共有的字数。例如: 混,流,一曰混沌,阴阳未分。胡本反。八。 鲧,禹父。古本反。四。 关于《切韵》的音系问题的几点意见: 第一,《切韵》所代表的音系不是一时一地的方言音系。 第二,也不是各地方言和古今语音的随意混合。它是一部有系统、审音从严的韵书,它的语音系统是严整的,有体系的。 第三,《切韵》的音系,之所以能严整有系统,是因为有实际的雅言和字书的音读做依据的。也就是说,切韵音系基本上反映了当时共同语的语音系统。可以作为当时汉语语音的代表。 《切韵》一出现,就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和推崇,被奉为音韵的典范,后来还被朝廷定为官韵推广应用。在唐朝和宋朝推行的《唐韵》和《广韵》,实际上是《切韵》在唐朝和宋朝的翻版。即使在元朝出现了代表北音音系的和实际口音的周德清的《中原音韵》以后,《切韵》的正统地位仍然没有动摇。以后的韵书(除了《中原音韵》之外)都没有跳出陆法言的《切韵》的框架,它处于韵书的支配地位长达一千多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