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陆法言与《切韵》
  

  反切注音法,六朝的齐梁时代已经盛行。现代保存完整的注有反切的书,首推陆德明的《经典释文》和陆法言的《切韵》。《经典释文》早虽然题为唐代陆德明,而著书时实际是在陈代,比《切韵》还早一些。虽然早在汉末(魏)就出现了李登的《声类》,晋代又出现了吕静的《韵集》等韵书。它们的出现,当然标志着对汉语语音研究的开始。从此以后,据隋陆法言的说法“诸家音韵锋出”,产生了一大批音韵方面的著作,但是随着陆法言《切韵》的问世,它以前的这些音韵著作就都陆续消亡了。为什么呢?显然是因为《切韵》虽然后出,但水平比它们高,所以更受欢迎。原来那些水平低的自然就没人再传抄,自然逐渐消亡了。

  《切韵》的问世,标志着汉语音韵学的成熟。它第一次全面研究了汉语的音韵结构,第一次把汉语的音韵归并为193个韵部,在汉语语音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可惜到现在我们也见不到它的原本的面貌了。因为它又被后来的韵书所取代。不过,后来的韵书都是在它的基础上扩大而成,因此,可以说,它的大致规模还可以从后来的经扩大了的韵书中窥见。

  因为,到了唐代,孙愐奉命将《切韵》扩大为《唐韵》;

  到了宋代,又有陈彭年、丘雍等人奉命再将《唐韵》扩大,增补修订,编成《大宋重修广韵》,简称《广韵》。广者,大也。广韵,就是扩大了的《唐韵》的意思。

  所以,《唐韵》中包含了《切韵》,而《广韵》中又包含了《唐韵》。它们属于同一语音系列。因此可以说,陆法言的《切韵》的真面目是看不到了,但从《广韵》中还可窥见其大致规模。因为《广韵》一书至今还有保存得非常完整的本子。《广韵》是迄今为止最古老的韵书,连同后来的《五音集韵》和平水韵(即《诗韵》),都属于中古汉语语音系列。我们可以从它上推上古汉语的语音,也可以从它下推近代和现代语音,它是我们研究汉语语音史的必读材料。在整个中国古代语言学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据陆法言的《切韵》序记载,隋朝开皇初年,陆法言才二十来岁,而颜之推已经五十多岁了。他们经常在一起谈论音韵。有一次,颜之推、刘臻、魏渊、卢思道、李若、肖该、辛德源、薛道衡等八个人一同到陆法言家聚会,“夜永酒阑,论及音韵”。他们谈论了古今语言的不同,南北方言的差异;又评论了当时各家的韵书,由于分韵辨音的不同而“各有乖互”。因此,他们讨论了“南北是非,古今通塞”,又进一步“捃选精切,除削疏缓”。他们根据晋以来的韵书以及方言材料,通过集体讨论,初步拟定了《切韵》的编写大纲,并让陆法言当场记录下来。过了十八年后,陆法言罢官回家,才根据当年的讨论大纲,加以整理修订,于隋仁寿元年(即公元601年)把《切韵》编纂完成了。他说他编写《切韵》的目的有两个:一方面为了创作诗文用韵的需要,另一方面则是为了语音的审音正音的需要。诗文用韵可以从宽,而审音则必须从严:“欲广文路,自可清浊皆通;若赏知音,即须轻重有异。”

   陆法言的《切韵》的反切和陆德明《经典释文》的反切不同。《切韵》书中每一个音只注一个反切,而且每一个字都有反切。这样一来,后世研究就可以根据《切韵》的反切整理出一个语音系统来。另外,梁顾野王的《玉篇》也有反切注音,可供参考。唐贞观时代的玄应,开元时代的慧琳,都著有《一切经音义》,二书也都有一套反切,这样就可以进行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