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作业二(历史散文、诸子散文)


一、单项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
 1、尚书是()所作的。
  A、巫官        B、史官      C、专业文人
 2、《左传》原书名为()。
  A、《左氏春秋》    B、《春秋》    C、《春秋左氏传》
 3、《左传》的作者相信为鲁太史()。
  A、左宗棠       B、左丘明     C、班超
 4、《国语》偏于(),《左传》偏于记事。
  A、记言        B、抒情      C、讽咏
 5、“为战国时游士辅以用之国为立策谋”是指下列哪部著作()。
  A、《左传》      B、《战国策》   C、《列子》
 6、“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出自下列哪部著作()。
  A《道德经》      B、《庄子》    C、《论语》
 7、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此人指()。
  A、老子        B、孟子      C、孔子
 8、提“民贵君轻”,“得道多助”的是()。
  A、孟子        B、孙子      C、孔子
 9、《庄子》一书,一般认为()为庄子所作,其余则是其弟子乃至后学所作。
  A、内篇        B、外篇      C、杂篇
 10、下列哪部著作在诸子散文中文学成就最高。()
  A、《老子》      B、《论语》    C、《庄子》
 11、在学术思想上,()是属于从儒家到法家过渡的人物。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12、《劝学篇》出自()。
  A、《孟子》      B、《荀子》    C、《韩非子》
 13、“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为为桀亡”,“制天命而用之”是()的观点。
  A、老子        B、荀子      C、李斯
 14、荀子的()是现存先秦时期第一篇系统论述音乐的专著。
  A、《乐论》      B、《乐记》    C、《礼记》
 15、《吕氏春秋》是在()的主持下,由其门客集体编写而成的。
  A、吕不韦       B、慎到      C、李斯


二、多项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
  1、下列关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学术和文学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官学衰落,私学兴起。
   B、“士”阶层兴起,文化学术下移。
   C、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E、神权信仰遭遇危机,民本思想普遍为人们所接受,并在文学作品中得到了体现。
  2、《尚书》主要记录了上古时期的()等历史文献。
   A、誓    B、命     C、训    D、典    E、诰
  3、《左传》、《公羊传》、《谷梁传》的作者是()。
   A、鲁人谷梁赤    B、宋人谷梁赤   C、齐人公羊高 

   D、鲁太史左丘明   E、卫人公羊高
  4、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左传》是一部典范性的历史著作,也是一部杰出的文学著作。
   B、《春秋》严谨,“左氏浮夸”。
   C、《左传》作者基本上以《国语》所记的大事为纲。
   D、庄子的代表作是《道德经》。
   E、《论语》的语言还有口语化的特点。
  5、下列作品出自诸子散文的有()。
   A、《曹刿论战》   B、《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从章》  

   C、《公输》     D、《齐桓晋文之事章》   E、《逍遥游》
  6、孔子在文学方面重现诗歌的教化功能,指出《诗》可以()。
   A、兴    B、怨    C、观    D、群    E、道
  7、下列关于先秦诸子散文特色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A、《论语》虽为语录体,文章篇幅不长,但是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B、《孟子》散文是论辨性很强的文章。
   C、先秦论说散文到了荀子,已经基本定型。
   D、《庄子》想象丰富,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
   E、《韩非子》文章的风格是严峻峭拔。
  8、以下对先秦诸子在中国散文及中国整个文学发展上所作的贡献的论述中,正确的有()。
   A、在文体上多有首创之功。
   B、 诸子各具特色的个性影响了后代的作者。
   C、 先秦诸子在中国文化思想上起到了奠基作用。
   D、 推进了散文由简单的语录到专题论文的发展。
   E、 先秦诸子固步自封,圈地为牢,没有什么大的价值。
  9、下列保存先秦寓言较多的古籍有()。
   A、《庄子》      B、《韩非子》     C、《列子》

   D、《战国策》     E、《孟子》
  10、下列作品中不属于先秦历史散文诸子散文的有()。
   A、《蒹葭》      B、《冯谖客孟尝君》  C、《东山》

   D、《国殇》      E、《氓》


三、判断题:(共5小题,每小题1分,A对,B错)
  1、 孔子论述音乐时,使用了“美”和“善”两个概念,其中“美”指艺术形式,“善”指思想内容。
  2、 “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此引文出自《庄子》。
  3、 孟子主张“以意逆志”,“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意;以意逆志,是为得之。”
  4、 荀子特别重视文学修养,但不重视文彩修饰。
  5、 墨子对于文化主要讲究实用。这对《春秋》的记事风格产生了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