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社会问题

1、社会问题为什么会普遍存在?解答:
2、社会问题是否都是具有破坏性的?解答:
3、什么是机械团结和有机团结?解答:
4、面对这么多的社会问题,社会还怎么发展? 解答:
5、为什么出生性别比例失调会影响社会发展?解答:


 
解答:
1、
答:
   人类社会是一个巨大的有机系统,在各种复杂的社会矛盾的作用下,不可避免的产生一些社会的病态现象,这些社会病态现象不仅侵蚀社会有机体,妨碍社会运行,而且还可能导致社会的解体,使社会陷入恶性运行状态。因此,一定意义上说,社会问题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
返回题目


2、答:
   是。社会问题的破坏性是指社会问题对社会运行和人们的社会生活具有威胁、损害的破坏性作用。社会现象很多,有的对社会运行不具有破坏性,如:另类现象,这些人以独特的形式生活、工作,他们的行为不对社会构成危害。但是,有些社会问题却破坏了社会的正常运行和发展,例如:黑社会团体,吸毒、腐败等等问题,所以说,破坏性是社会问题的最基本的特征。
   社会问题对社会运行的破坏作用还表现为集群性。集群性是指社会问题往往不是单个独立地出现,而是成群成串的出现,这使得本来就具有的破坏性增强了。众多集群出现的社会问题往往有一个或数个核心,其他社会问题都是核心社会问题所引发的、衍生的。例如:当代中国的核心社会问题是人口问题,许多的社会问题都是由于人口问题引发的,象就业问题、交通问题、社会福利或社会保障问题等等,都是由此而引发的。美国也是如此,在美国种族歧视始终是他们的核心问题,因种族歧视而引发的种族冲突、就业机会或晋升机会的不均等、暴力事件频频发生等。
返回题目


3、答:
   机械团结就是一种社会联结纽带,通过强烈的集体意识将同质的个体结合在一起。我们可以在原始社会或传统农村社区中发现这种团结的典型表现。以这种团结为纽带的社会中,由于分工不发达,人们的活动、经历和生活方式,甚至是信仰都大体相同,成员之间的同质性程度很高。有机团结是一种建立在社会成员异质性和相互依赖基础上的社会联结纽带。人们可以从现代社会中的工业化城市中发现这种团结的典型形式。这种团结是建立在社会分工基础上的社会团结类型。因此整合要求比传统社会更高。
返回题目


4、答:
   人类社会是一个巨大的有机系统,在各种复杂的社会矛盾的作用下,不可避免的产生一些病态现象,这些社会病态现象不仅侵蚀社会有机体,妨碍社会运行,而且还可能导致社会解体,使社会陷入恶性运行状态。因此,一定意义上讲,社会问题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我们平常所说的社会问题,一般是在狭义的层面上说的,狭义的社会问题特指社会的病态或失调现象,即在社会运行过程中,由于存在某些使社会结构和社会环境失调的障碍因素,影响社会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的共同生活,对社会正常秩序甚至社会运行安全构成一定威胁,需要动员社会力量进行干预的社会现象。
   社会问题是普遍存在的,具有普遍性。社会问题的普遍性是指社会问题无所不在、无时不有的特性。社会问题无所不在是空间上的普遍性表现,即社会问题在任何社会、任何民族、任何国家或地区都是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的无时不有是时间上的普遍性表现,即从人类社会诞生之时起,社会问题就始终伴随着社会的运行与发展,一刻也没有消失过。
   当前,我国社会中存在的社会问题中,诸多属于必发性的,如环境污染问题、人口问题、腐败问题、贫困问题、农村劳动力过剩问题、就业问题等等。这是我国目前所处的社会转型阶段的一个特殊现象。
   一系列社会问题的出现表明社会中存在着各种各样复杂的矛盾。马克思主义原理告诉我们: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事物总是在矛盾运动中发展的,没有矛盾也就没有事物的发展。将这一原理运用到社会发展上来,也是一样的道理。社会问题的存在恰恰暴露出了社会上存在的各种矛盾、弊端、失调,使人们能清楚的认识到社会中存在的一系列不稳定因素。问题只有暴露出来,我们才能采取积极的措施来解决应对。以减轻这些问题对社会产生的不良影响。老的社会问题解决后又会出现新的社会问题,正是这种矛盾的不断解决、出现、再解决,不断的循环往复,才得以推动社会持续不断的向前发展。
   社会问题无疑对社会发展有一定的破坏性,但是,它们对社会的进步也有着积极的意义。美国社会学家科塞认为:社会是一个由互相联系、依赖的部分组成的功能系统。由于系统各部分之间存在着资源、声望和权利的不平等分配。当处于不利地位的社会成员对分配方式的合法性产生怀疑时,就会发生冲突,引发许多社会问题。冲突并非只有破坏作用。在一定条件下,社会冲突能够增强系统内各单位的创造性,缓解了群体间的敌对情绪,扩大社会单位联合体的数量,从而提高社会的整合水平,增强群体适应环境的能力。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由于新、旧社会因素的矛盾、冲突,改革的不成熟性甚至某些失误,乃至整个转型时期的社会历史特征,使这一时期中的社会问题所表现的社会矛盾蕴涵着更多的积极、进步的社会意义。当前我国现存社会问题所蕴涵的积极、进步的社会意义,至少是:对几十年来超稳定的社会结构的空前震荡;对计划经济体制和旧有经济模式的极大冲击和破坏;对不合理的社会制度规范的破坏;对落后的、不科学的社会管理的冲击;对封闭、保守、腐朽的某些传统社会意识、社会观念的严重挑战;等等。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说社会问题非但不能阻止社会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还可以促进社会的发展。
返回题目


5、答:
   出生性别比例失调问题。这是指新生婴儿中男女性别比例失调。一般是男性婴儿多于女性婴儿,从而对社会运行和发展造成不利影响。这种比例计算方法是,用100个女婴数量所对应的男婴数量来表示,一般是在没有人为因素干扰的情况下,女婴与男婴的比例在103--107之间是比较稳定的、正常的(即男婴多于女婴)。1980年联合国曾对106个国家做了调查统计,这些国家的性别比例为100.5,各国人口性别比波动范围在95--102之间。我国解放以来,第一次人口普查和第二次人口普查都表明我国出生性别比例在103-107的正常范围内波动。但是,80年代以来,出生性别比例有超出正常的趋势,第三次人口普查,出生性别比例为108.5,第四次人口普查比例为111.3,出生性别比例在110以上的有19个省和自治区,最高的达118.1,这表明,出生性别比高于正常值已经不是个别地区的现象。当然,这里不排除有女婴漏报、瞒报的现象。但这种现实不得不引起人们的高度警觉。
   出生性别比长期失衡必然影响到未来总人口的变动趋势、总人口性别比以及年龄段人口性别比。
   (1)在相同的生育模式和死亡模式动态变化条件,人口总量随出生性别比的升高而减少。
   如果单纯从人口控制的角度看,出生性别比偏高有利于降低出生率,有利于控制人口数量,有利于计划生育。但是,出生性别比偏高带来的人口问题和社会问题可能要比减少几千万的人口数量要严峻和复杂得多。
   (2)长期出生性别比失衡必然造成总人口性别比的失衡,出生性别比越高,总人口中的男性人口“富余”越显著。
   无论从哪个角度考察,出生性别比偏高导致总人口性别比偏高,并产生如此巨量的绝对“富余”男性人口,必然会对婚姻市场造成巨大压力,甚至影响社会的稳定。
   (3)出生性别比直接影响实现相对静止人口的时间,出生性别比越高,人口负增长周期越长,实现相对静止人口的时间越迟。
   (4)出生性别比偏高对各年龄段的影响,随时间呈波浪式推进。
   出生性别比引发的人口问题需要经过一定的时间才能呈现。但是,一旦出生性别比成为长期持续的现象。那么,由出生性别比造成的问题在显现之后就会成为一种定式,由暂时性事件转变永久性结果。长期的出生性别比偏高作用于婚姻年龄人口所产生的基本人口问题是男性人口相对于女性人口的绝对“富余”;21世纪前30年将是旺婚年龄人口问题最严重的时期,严重程度将取决于出生性别比偏高的程度;如果出生性别比偏高成为长期之势,两性人口规模的失衡也将成为长期困绕我国的社会问题。
   出生性别比偏高有利于增加劳动力资源的供给,因此从法律规定和生理特征两方面看,男性生命周期中的就业时间长于女性,在总人口规模不变或人口生育水平一定的条件下,男性人口多于女性人口无疑增加了总人口的就业年限,从而间接增加了劳动力资源供给量,加重了就业压力。
   出生性别比失衡对老年人口的影响在21世纪中期以后突现,而此时也是总人口完成迅速老龄化进入高度老龄化时期,二者相互重叠,交互影响,无疑将加重老年赡养负担,增加养老的复杂性。
   出生性别比偏高可能产生的人口与社会问题
   (1)对婚姻市场的冲击
   我国出生性别比长期偏高将会导致婚姻市场竞争加剧。由于旺婚年龄人口和总人口中男性人口绝对多于女性人口,女性将占据择偶的主动地位,无机会或根本不可能成婚的男性数量将会增加,逐渐形成女性婚姻市场;男女性数量的严重失衡将加剧婚姻市场的竞争和不稳定。同时婚姻成本将会提高。男女比例失衡使得男性的婚姻竞争加剧,必然会造成结婚成本的提高,包括物质的和精神的两个方面。
   (2)增加犯罪的可能性
   男性“富余”人口的堆积增大了妇女受伤害的概率,因为人的婚姻权是最基本的人权之一,性生活也是成年人的基本需求之一。客观上人类长期维持的男女一一对应的性别平衡,由于出生性别比的非平衡而被打破,虽然总有一部分男性在事实上不存在与他们一一对应的女性,但是并不意味着他们就没有婚配的欲望和权利,也不意味着他们没有性的正常需求和权利。一旦这种权利和需求通过正常的途径得不到满足,矛盾就可能激化,非理性行为,甚至违反法律的行为会随之而生。
   (3)影响人口素质的不确定性
   从女性的角度看,女性人口先天性的比男性人口少,形成女性不愁嫁的局面,素质相对较低的女性也会面临几个男性的竞争,而母亲对子女素质形成的重要性已经是得到普遍肯定的定律,所以,婚姻市场缺乏女性的竞争并不能说明有利于人口总体素质的提高。
   (4)加重社会保障负担
   现行社会保障体制将享受政府福利的人划为了圈内和圈外两个层次。城市人口的性别比的失衡现象并不严重,城市老人多享受社会保障,养老的经济来源比较稳定。以家庭养老为主要方式的农村人口的性别比失调问题将十分严峻,而农村人口恰恰又被排斥在社会保障之外,由于性别比失衡所造成的大量终身未婚的无子女老人将形成老而无所养的状态,无疑会增加社会养老的负担和养老的复杂性。
返回题目